金風送爽,菊花飄香。近日,當莘莘學子都開始步入新學期開啟新的學習歷程時,在衡水市五院也上演了一幕感人的畢業(yè)季,一些小朋友如愿以償從這里畢業(yè),走進小學,開啟了他們真正的學生時代,這是怎么回事呢?
一張張小課桌,一張張求知若渴的小臉,一陣陣瑯瑯的讀書聲……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這是哪所學校的教室,其實這里是衡水市第五人民醫(yī)院的病房,更是孩子們學習知識的課堂。市五院兒童康復科專門為在醫(yī)院長期進行康復治療的患兒們開設了學前課堂,對于這些患兒來說,在這里也能感受知識的滋養(yǎng)和成長的快樂,這里是他們的精神家園,眾多康復后的孩子從這里圓了他們上學求知的夢想……
患兒小康(化名)三歲時因腦膜炎留下了走路失衡、大小便失禁等后遺癥,整個人也失去了往日的靈氣,變得不愛講話了。兩年的時間里小康隨父母去過全國好多家醫(yī)院,但病情起色不大,而且自閉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小康五歲這年,筋疲力盡的家長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陪孩子在市五院兒童康復科開始接受治療,并參加了科里籌辦的學前課堂。雖然課堂設在醫(yī)院,但每天能夠和其他孩子一樣背著小書包上課,小康的精神狀態(tài)一天天好了起來,一系列的針對性康復訓練也讓他走路漸漸平穩(wěn)起來,經(jīng)過醫(yī)院多位康復師兩年多的不懈努力,小康自閉的心扉終于被徹底打開了!看到歡笑重回到孩子的小臉上時,小康的父母忍不住淚如滂沱……今年九月,小康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樣背起書包走進了市區(qū)某小學開啟了自己真正的學生時代。
“八月份從五院兒童康復科畢業(yè)升入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共計33名,他們分別因腦癱、孤獨癥及發(fā)育遲緩、抽動障礙等在我院進行系統(tǒng)綜合康復治療2個月至2年不等……”兒童康復科主任楚春嶺清楚地記得有多少名患兒從這里融入正常的學校,開啟新的生活。她介紹說,兒童康復科根據(jù)患兒不同年齡階段及肢體、智力評定等因素開辟了小班、中班和大班課堂,由具有教師資質的專業(yè)老師教學拼音、識字、兒歌、唐詩、算術、美術等,在家長的配合下,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醫(yī)院為兒童康復科住院病人減免了諸多費用,盡最大力量避免患兒家長因家庭經(jīng)濟原因放棄對孩子治療的情況發(fā)生。兒童康復科住院病人的床位費均按河北省收費標準的最低床位費收取,自2013年開始由醫(yī)院出資為康復患兒免費提供每日三餐米粥,單此項每月費用支出大概一萬五至兩萬元,科室為住院患兒進行免費的康復評估,為患兒的診療提供精準的指導及康復計劃。為省內康復患兒爭取康復救助指標,今年參加河北省政府公開購買康復服務的招標項目,成功中標30人,獲得省級康復救助資金36萬元!
每個腦癱患兒的命運都是不幸的,他們比正常的孩子更加需要社會的關愛和幫助。腦癱患兒的康復不僅要體現(xiàn)在肢體能力上,更為重要的是患兒的心理康復和智力康復,讓腦癱患兒生活自理、適應社會最終能夠自食其力,便于將來融入社會群體。
楚主任還告訴記者,醫(yī)院為腦癱患兒開辟的課堂并不是單純的針對患兒,很大程度上來說也是為患兒家長打開了一扇與孩子共同戰(zhàn)勝病魔的大門,幫助患兒家長在心理上逐漸接受孩子是個腦癱兒的現(xiàn)實,便于家長正確認識腦癱這個疾病,對于患兒的病程、康復治療的過程以及預后做好心理準備。家長應主動幫助照顧腦癱兒,勇敢地承擔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克服各種心理障礙。這不但對腦癱患兒,甚至對整個家庭的幸福都有很大的影響。
“月雖殘,亮如雪,高掛天空誰笑缺……”這里先進的康復理念、精湛的技術和敬業(yè)精神,深深感動著廣大患兒家長。在今年的兒童康復科畢業(yè)典禮上,醫(yī)護人員收到了不少來自家長的感謝信,這些信件紙短情長,承載著醫(yī)患之間最真摯的情感,也激勵著市五院兒童康復科在今后的道路上繼續(xù)奮馬揚鞭,駛向更加燦爛的明天!